化龙池
原名玉带街,据清光绪《善化县志》载,明万历九年(1581),学宫前有一条横路日玉带街;外渠日玉带沟,为长沙旧城八大公沟之一。万历四十年(1612)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,外横开一渠,桥曰三元,街曰鳌背,池曰化龙。 因街在池西,遂改名为化龙池。
民间传说:相传古代这条街上,有家铁匠铺。铺里有一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。店主自私贪婪恶毒,学徒善良忠诚老实。有一天,店主生病了,他抓着学徒说:“我死后,不要埋,就丢在门外的井里,只是每逢初一,十五,你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。店主死后,学徒按店主的嘱咐,把店主尸体丢到井里,每逢初一,十五,丢一只公鸡到井里。不久,学徒娶了个贤慧的妻子,生活得十分美满。一年后,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,日子越长;响声越大,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。人们十分惊恐,昼夜不宁;学徒梦见店主抓他说:“你用公鸡祭我,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,变成了一条龙,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去了,到时,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。但你不用怕,只要这几天不倒铁水到井里去,我是不会害你的。退水后长沙城的人都淹死了,你还可以独占长沙。否则,你就性命难保。”学徒醒来,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。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。
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,妻子满眼泪水,但二话没说就帮助他熔铁。铁水熔好了,夫妻赶紧抬出一桶,对着井里一倒,就听得井里发出轰隆隆的响声,接着,地面开始震动起来;他们赶紧又倒出第二桶,井里的响声更大,地面抖动起来;他俩赶紧倒出第三桶,只听得一声巨响,井边的地塌了下去,夫妻俩也跟着陷下去……井不见了,响声没有了,地不再震动了,孽龙被铁水溶化了,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。再后来,进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,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,就把这个小池塘叫“化龙池”;后来,小池塘没有了,却有了“化龙池”街名,并一直流传下来。
定王台
定王台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。刘发是汉景帝第十子,以“孝”著称。公元前155年被封为长沙王。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,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,再运回长安的泥土,在长沙筑台。年复一年,从长安运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台。每当夕阳西下之时,刘发便登台北望,遥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“定王台”也被人们称为“望母台”。
《善化县志》说:“定王台,在浏阳门内。汉景帝子定王发分藩长沙,筑台望母……俗传定王载土长安,筑台于此。”又说:“筑台望母,但云望唐姬墓为是。”唐姬墓,又称双女墓,世称汉程唐二姬墓,在长沙城东门外。
更有名句所载:
寂寞番君后,光华帝子来。千年余故国,万事只空台。日月东西见,湖山表里开从知爽鸠乐,莫作雍门哀。——-朱熹
珍重南山路,驱羸几度来。未登乔岳顶,空说妙高台。晓雾层层敛,奇峰面面开。山间原自乐,泽畔不须哀。——张栻
定王台现为长沙书市的集中地。
朱张渡
南宋乾道三年(公元1167年),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。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,著名的“朱张会讲”由此展开。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,如“中和”、“太极”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。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,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,“朱张渡”由此得名。
朱熹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;“偶泛长沙者,振衣湘山岑。烟云渺变化,宇宙穷高深。怀古壮士志,忧时君子心。寄言尘中客,莽苍谁能寻。”一楫苍江渡,千秋胜迹留。潮添湘水合,沙拥橘洲浮。道岸先登涉,文津共溯游。英英三楚地,事业企前修。
礼贤街(沙河街)
此街原有陶公祠,系祭祀晋代长沙郡公陶侃。相传陶侃之母曾“截发留宾”,后人为纪念陶侃母子,称此街为礼贤街。 陶侃年轻之时,有天下大雪,他的一位朋友来其家中做客。陶侃因家境贫寒,担心没什么招待而怠慢了朋友,心中十分焦虑。陶母看在眼里,边安慰陶侃说:“你只管留客吧,我会设法招待好的。”说完,陶母把她头上的长发剪了下来,变卖成酒菜,招待陶侃的朋友…… 清光绪《善化县志》载:“礼贤街即社坛岭街。”1947年版《长沙市区图》分止街西段为沙河街,东段为礼贤街。1971年合称沙河街。
古吊桥(现湘春路附近)
古时候长沙城北湘春门外的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桥,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7年)。诸葛亮派关云长取长沙时,曾和守将黄忠作战于此。 “黄忠命士卒放下吊桥,拍马直取关云长,大战五十回合,不分胜负。关云长回马便走,想用拖刀计斩黄忠于马下,可黄忠突然马失前蹄,跌倒地上。云长说:‘我不斩马下之人,你去换马再战吧。’第二天黄忠又来战,战不二十回合,回马奔上吊桥,一箭射向关云长,正中头盔。这是黄忠报关云长昨日不杀之义。”—–《三国演义》 桥侧原有一座关帝庙,为后人纪念关云长所建。
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中载:“长沙北门外有座关帝庙,神座下有石,上有自然之文,俨如梅树根也。”后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带兵攻打长沙,他身先士卒冲上北门外的吊桥,被清兵炮火击中身亡,使太平天国遭受重大损失。这是古吊桥的又一著名记载。
落刀嘴与捞刀河
位于开福区凤嘴路北头浏阳河对岸,即浏阳河入湘江口。原名骆驼嘴,因河口形状象骆驼嘴而得名。传说关羽从此过河攻打长沙,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。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,荷着宝刀进入湘江,逆水而上,游到涝塘河入湘江口,再逆水游至涝塘河。周仓下水一口气逆水追了七里才把宝刀捞上来。从此,关羽落刀之处的骆驼嘴改叫落刀嘴,涝塘河也成了捞刀河。
(雕塑名称:金钱街 实拍地点:黄兴路步行街)
金线街
金线街过去叫金线巷,又称吕仙石巷。据《(光绪)善化县志》和《(康熙)善化县志》记载,巷内一人家,得到一张吕洞宾画像,悬挂在自家墙上,其年幼的儿子经常对着这张画像揖拜。一日小孩外出,遇见一位道士,很像自己家里画像上的人物,便牵着这位道士的衣角说,你就是我家里的吕洞宾。于是这位道士便将自己身上所藏的一块石头敲开成两半送给他。小孩回家后将这两块石头交给父亲,他父亲将两块石头合拢来,仍为一块石头,只是中间留有一线,金光闪闪,于是这条巷以后就称金线巷,又叫吕仙石巷,并有“点石成金金线巷”之说。
南倒脱靴、西倒脱靴
传说关羽战长沙时,汉降将魏延杀长沙太守韩玄。韩玄意欲从城南向北逃跑,当跑到磨盘湾一小巷时,为骗过魏延,有意将一靴子脱下,靴尖朝南放着,此巷后来就称南倒脱靴,魏延识破韩玄的诈计,继续向北追去。韩玄逃到城西臬后街一小巷时,又将另一只靴脱下朝南放着,自己朝北门奔去,但最终还是死于魏延的刀下,此巷后来就称西倒脱靴。
如今“西倒脱靴巷”已因几年前的城市建设消失了。而“南倒脱靴巷”依旧保留完整,房子基本还维持着原貌,没有改动。
宝塔山
传说古时长沙南门沙湖港有一条妖龙盘踞在港里兴风作浪,土地老爷请来太乙真人镇妖。太乙真人将手持铁塔掷下,宝塔和塔底的沙土落在沙湖港,顷刻成了三座山。宝塔落的地方就是宝塔山,其他两座就是古堆山和东瓜山。又传,宝塔山的宝塔为南宋末湖南安抚使李芾下令拆毁,目的是为了防止成为攻城元军的堡垒。塔底泥土中一粒种子落地生长,五百年开花结实,到三国时结了一个大果实,当时长沙属东吴,便起名东瓜。后人为祭祀太乙真人,在古堆山建了一座太乙寺。
落星田
“扬别扇于三湘,恩洽落星之境” ——《上护军庞德威墓志》 落星田街名的由来,相传是这个地方曾砸下一颗星星,惩处了一位“陈世美”式的人物。 很久以前,这个地方住着一个老人。老人年轻时就守寡,含辛茹苦养大儿子,让他进了学堂,还给他娶了媳妇。赶考的那年,老人把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连同住房都卖掉了,终于凑齐了给儿子进京的路费。儿子走后,她带着媳妇住进了一座破庙,靠浆洗缝补艰难度日。儿子进京后,中了状元。皇帝爱他英俊多才,欲把公主许配给他。他被荣华富贵迷住心窍,忘了母亲和妻子,昧着良心说自己还没有婚配。于是皇帝招他做了驸马。
儿子进京一去不返,老人和媳妇日夜盼望,但杳无音讯。过了三年,老人和媳妇都病了,不能再帮人做工,只好四处行乞度日。有一天,她们乞讨到了东门外,忽听鼓乐齐鸣,又见彩旗飞舞,原来是公主和驸马到长沙来了。她俩躲闪不及,只好在路旁看热闹。此时,她们见公主和驸马穿着华丽的官服,骑着高头大马,威风凛凛走了过来。老人一下认出了儿子,媳妇也一下认出了丈夫。她们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……附马怔住了,但片刻之后,他就将缰绳一勒,即刻将老人和媳妇撞倒在路旁。天黑后,驸马行宫如同白昼,他嘱咐门卫,如果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来找他,就把她们赶走;赶不走,就打死她们。
没多久,老人果真带着媳妇找上门来。卫士挡住她们,一脚将她们踢下阶基,然后紧闭大门。老人仰天倒地,睁眼望了一眼媳妇,咽下了最后一口气。媳妇抱着死去的婆婆,悲恸之余,一头朝紧闭的大门撞去。忽然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地动山摇,一道耀眼的白光划破夜空,一颗星星砸下,不歪不斜地将驸马砸死在地上。后来,人们就把这落星之处称之为“落星田”,并连同故事一起传了下来。